探索“审计一个单位,规范一个系统”
——谋划乡镇卫生院审计新思路
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“网底”,其财务收支管理不仅关系民生资金安全,更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。传统审计多局限于单一单位的“查错纠弊”,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内的共性问题。对此,足球竞彩网:审计局以“审计一个单位,规范一个系统”为目标,创新审计思路,推动审计成果从单点问题整改向行业系统治理转化,实现基层医疗财务监管从“碎片化纠偏”到“系统化规范”的全面升级。
一、聚焦个性问题,绘制单位财务风险“精准画像”
在对某卫生院开展审计时,不仅仅围绕收入真实性、支出合规性、资产管理规范性等核心内容,还要深入追溯问题产生的岗位环节、业务流程及根本诱因,形成完整的单位风险画像。例如,针对“固定资产未入账”问题,精准核实是“购入未登记、处置未核销,还是人员交接遗漏”,为后续剖析问题根源提供详实的个案支撑。
二、深挖共性根源,开展问题“分类溯源”
联合卫健系统内部审计力量,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梳理形成清单,并正式函告卫健主管部门,推动其在系统内部开展交叉比对与分类归纳,精准识别行业共性问题,共同查找“病根”。
三、瞄准制度漏洞,实现行业规范“靶向定位”
结合共性问题,再深入剖析制度层面的空白与缺陷,明确行业规范建设的关键切入点。通过揭示卫生院在财务管控与内部管理中的普遍短板,为制度完善和机制建设提供精准靶向。
四、推动成果转化,构建全行业“标准化规范体系”
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清单及相关证据材料,通过“清单化梳理、标准化提炼、常态化推广”,转化为覆盖全行业的管理规范:首先针对共性管理漏洞,推动卫健部门制定统一的制度规范与操作指引,推行辖区内卫生院“制度统一、流程统一”,从源头防范类似问题反复发生;其次倡导卫健部门在官方网站设立“审计规范专栏”,定期发布典型问题案例与整改范例,引导各单位开展“对标自查、依规整改”,从而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监管机制。
通过“审计一个单位发现问题、分析一批单位归纳总结、制定一套制度规范行业”的系统路径,不仅能有效解决被审计单位的个性问题,更会推动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实现从“被动整改”到“主动规范”的转变,从而实现“审计一个单位,规范一个系统”的深层价值,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审计监督防线。(辛中舒)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